第一步:基础设施
- 购置云服务器:我在阿里云平台购置了一台ECS云服务器,配置为2核2G。对于个人博客,完全够用。
- 选择服务器环境:为了简化后续的部署和管理工作,我选择了预装了宝塔Linux面板的市场镜像。这使我能通过Web界面管理服务器,而非完全依赖命令行。
- 注册与备案域名:服务器就绪后,我注册了一个域名,并立即提交了ICP备案申请。备案流程比预想中要快,大约3天就顺利通过了审核。
至此,项目的物理基础和网络入口均已准备就绪。
第二步:项目开发
- 框架选择:我最初曾尝试使用WordPress,但因其配置项繁多且定制化程度有限,最终放弃。我决定采用自己更为熟悉的Spring Boot技术栈进行后端开发,以确保对项目的完全掌控力。
- 版本控制:在项目开发中,使用Git进行版本管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。在后续开发中,当进行某项功能重构却导致意外的BUG时,Git的版本回退功能够迅速恢复到上一个稳定状态。
- 编码实现:核心赞助:Trea、Gemini,自己从0手搓还是很费时间的,可以先借助AI搭建框架,自己再去优化修改。
第三步:部署上线
- 项目打包:先通过Maven将整个Spring Boot项目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可执行
.jar
文件。 - 上传部署包:登录服务器的宝塔面板,将打包好的
.jar
文件上传至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中。 - 配置Java项目:在宝塔面板的“网站”功能区,选择“添加Java项目”功能。进行关键配置:
- 将项目路径指向上传的
.jar
文件。 - 指定项目运行的端口(与
application.properties
中配置的server.port
保持一致)。 - 将已备案的域名与该项目进行绑定。
- 将项目路径指向上传的
- 启动与访问:保存配置后,宝塔面板自动启动了我的Java项目,并配置了反向代理,然后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。
总结
相较于直接使用成品建站工具,这个过程虽然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,但它提供了一次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宝贵实践机会,从服务器运维到后端编码再到最终部署,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自己的掌控和思考。